解决“急难愁盼”小项目办出大幸福都说“民生无小事”,因为正是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儿,常让百姓犯了难。比如雨季担心屋内外“同步降雨”;天黑发愁小区“黑灯瞎火”;小区广场破烂不堪让人糟心。再加上老旧小区常见的产权单位复杂、缺乏公共维修资金、难以获得大项目支持、实施周期长……凡此种种,都让这些褃节儿小事成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事。习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,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通州区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,于去年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。急事急办、要事快办,民生“小事”当成“大事”办、办出“大效果”,使一批困扰百姓的小事快速解决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66个项目纳入“小微项目惠民生”资金支持计划,总投资3300.15万元江南体育官方网站。目前,各项目正有序推进,105个项目已完工,民忧得解。剩余项目预计将于8月上旬完工。
“小微项目可动态持续申报,只要是符合要求且百姓反映强烈的合理诉求,都有可能列入。今年,我们更加注重深入基层踏勘、建立不同层级的项目库、精准回应难题、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快审快批、集成政策合力等。同时,结合学党史办实事工作,不断加大工作马力,以小提升解大难题,以小资金带大成效,以小治理见大格局。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军屯村西广场改造提升后,成了村民的休闲乐园。在西关社区通惠南路29号院,挡车桩的安装不仅解决了乱停车问题,还消除了安全隐患。 潞河中学北街3号楼新安装的路灯,点亮了居民的回家路。
位于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的潞河中学北街3号楼建于1990年,是典型老旧小区,公共设施老旧,破损严重,缺乏物业管理,小毛病积少成多结成了居民心里的大疙瘩。此前,小区路灯不亮晚上“黑灯瞎火”的问题就困扰了居民半年多时间,不少老人孩子天黑后更是不敢出门活动,担心摸黑容易磕碰。
今年上半年,北苑街道通过申报并实施小微项目,为该小区更换了7盏路灯,让这一问题很快迎刃而解。同步“打包”的,还有潞河中学北街6号楼和10号楼,共安装路灯17盏,惠及居民552人,支持资金1.52万元。虽然只是十几盏路灯,却照亮了民心。
“我们是老旧小区,遇到的小事儿、杂事儿特别多,前几年又一直没有物业,很多事情都迟迟不能解决。这个小微项目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,路灯没几天就装好了,晚上老人孩子也能踏实出来乘凉,年轻人下班回家也不用摸黑了。事儿虽不大,但知道有人惦记着我们,心里还是挺感激的。”小区居民卢宝珍说。
同样为小微项目点赞的还有北苑街道西关社区通惠南路29号院的居民果春江。该小区的项目内容主要是对通惠南路29号院内平房旁矮墙增高至3米,增加金属防护网并架设钢结构,同时在3号楼西侧平房前安置花岗石挡车桩。其目的是为了解决29号院平房区隔着墙向通惠南路17号院与19号院空地乱扔垃圾的问题,同时也解决院内乱停车给居民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。
“今年小微项目帮我们解决了小区道路破损、墙体破损、污水管线老化、楼顶漏水等多个问题,项目虽小,对居民来说影响却大。同时,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,我们也获得居民更多的信任,再出现类似问题,大伙儿也更愿意直接与社区沟通,有助于我们做好未诉先办。”北苑街道西关社区工作人员高兆介绍。
梨园东里南区48号楼管道及楼下下水井修复项目、格兰晴天自行车棚修复项目、西营后街30号院破损路面修复项目、如意社区吉祥园5号和8号院提升改造及周边环境改造项目……痛则不通、通则不痛,一个个小微项目的实施就像一根根施灸的银针,将不少老旧小区积压已久的“痛点”快速疏通。
在于家务仇庄村西环路南段,有一段长约600米的排水沟,因沟内低洼不平,一到雨季,不但达不到排水效果,反而会造成积水。夏季又多生异味、蚊虫,成了村庄环境的“黑点”,有村民曾就此事向市民热线反映。
今年,借助小微项目资金支持,于家务乡将该排水沟明沟改暗沟,安装铸铁箅子。几个小动作,既解决了排水防汛的大问题,又解决了环境的老问题。
“我们遛弯基本绕不开这条路,以前一到夏天沟里就反味儿,大家都得捂着鼻子快点儿走。现在好了,改造后一下就干净利索了。”仇庄村村民杜振国对这个改造挺满意。
吕家湾村“脏乱差”点位提升、东鲁村破损道路修复、永三村北绿化、尹家河村河边路新建防护栏……小微项目在乡村环境改善、硬件设施完备中,不断发力。而且,这些小项目不光帮助农村地区提升“颜值”,更加强了实用性。小微项目在乡村落地中,还实施了多个文化活动空间、健身场所、养老驿站周边环境改善的相关工程,为服务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。
今年,西集镇已申报并通过的项目中,就有前东仪村健身场所修缮、后寨府村健身场所修缮、东辛庄村老年活动站外围硬化等3个项目。
“生活条件好了,村民们对文娱、健康、养老的需求越来越高、越来越迫切,所以我们在小微项目申报中,也十分关注村民反映集中的迫切需求,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,努力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条件。”西集镇相关工作人员孟醒介绍。
漷县镇军屯村西广场的改造提升已经完工。曾经破损、裸露的水泥地面更新为塑胶地面,广场中间新画的太极图体现出镇域文化和村庄特色,增设的花箱则使小广场环境更加优美。同时,在基础改造项目完成后,该小广场的体育健身器材也同步更新,这正是“小微项目+”的功劳。
“原来我们小广场上有一些健身器材,但已经过了安全使用年限,这次申报小微项目,我们也向区发改委反映了这个问题。区发改委便帮助我们协调了区体育局,使健身设施更新和广场改造提升一次性打包完成。”漷县镇军屯村吕玮介绍。
“区发改委跟我们对接了军屯村的需求后,我们对该村小广场实地踏勘确认符合建设体育类公共设施的条件,便将该村的健身设施更新和小微项目改造同步实施。小微项目改造完成后直接入场安装设备。”区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王博介绍。
除了小微项目+体育,区发改委还积极探索更多“+”路径,如小微项目+责师、小微项目+社会力量等,发挥区级协调作用,推动部门联动,集成政策合力。
杨庄街道锦园社区锦园小区16号楼前小广场的改造提升就属于“小微项目+社会力量”。以前这个小广场破旧不堪早已无人活动,慢慢就变成了停车场。小微项目改造后,修复破损路面,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景观墙,更新路缘石等,小广场焕然一新。同时,通过多方协调,第三方公司还为小广场提供滑梯等简单的儿童游乐设施,丰富使用功能,满足居民对休闲空间使用需求。
“这就是小投入带来大成效,我们希望通过发挥小微项目本身作用的同时整合问题,‘打包’改造。这一方面可避免与支持资金的重复使用,另一方面也发挥小微项目的引领推动作用,撬动基层多元治理主体参与设计实施,通过‘+’方式,达到‘1+12’的效果。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今年是建党百年,区发改委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主题工作,在“小微项目惠民生”项目中不断总结经验,从源头上对申报资金把关,对项目申报划定硬指标,要求解决诉求项目必须有12345详细工单,未诉先办项目必须有群众真实诉求材料。同时,组织财政、住建、规自、农业农村、城指中心等12个部门对拟申报的小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、方案可行性、投资合理性进行联合审查,确保资金拟支持项目符合规划要求,项目经区级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将资金拨付到位。
同时,突出小微项目“小、快、灵”的特点,优化方法,实现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最快仅需2个工作日。而且,变被动为主动,项目提上快速通道,把每个项目都办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。
要想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,就要先摸清情况、掌握方法。要设置哪些申报要求、如何筛选、资金测算有何标准……为精准发力,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带队连续多日走进街乡与基层工作人员座谈,答疑解惑、现场踏勘,了解实际诉求。
“通过去年一年的实践,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工作方法,比如要切实走到现场问需于民,‘丈量’需求,并建立不同层级的项目库,不光要高质量接诉即办,更要未雨绸缪、未诉先办,争当为民所想的‘马大姐’。同时,利用我们‘疏整促’信息平台统筹调度,建立一套政策集成体系,确保政府资金效益最大化,提升项目审核实施效率,让小微项目发挥出牵引城市治理创新的杠杆作用。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,相关部门主动联系各社区做好小微项目申报,先后梳理数十个项目,涉及屋顶防水修缮、道路修复、环境提升等多方面。比如玉桥街道就以辖区网格为基础,收集民生诉求,并按轻重缓急分类,逐步申报实施。今年,该街道已申报审批小微项目12个,均已完工,受到居民一致好评。
百姓的事儿再小都是大事。今年全区获得资金支持的166个小微项目中,涉及的人数、资金有多有少,比如通惠南路17号院小区楼顶防水破损修缮项目,仅涉及15人,而华业东方玫瑰商业步行街道路破损修复项目,涉及百姓1.7万余人。项目支持资金也由5000多元到近50万元不等。但正是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项目,解决了百姓的心中“大事儿”。“项目如果能够惠及更多的百姓固然更好,但是我们同样也会关注少数群体的急难需求,本着民生无小事的原则,突出发挥小微项目灵活高效的特点,把每项工程做实做优。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项目投用后,区发改委收到了不少百姓送来的锦旗,其中有一面锦旗写着“小微项目听 为民解忧惠民生”,这也正是小微项目的初心。